“对不起,您是我应该尊重并值得尊敬的法官!

摘 要

  “我被徐法官您的敬业精神感动到了,我要为我的无知再次请求您的谅解,您是我应该尊重并值得尊敬的法官!” 近日,上海长宁法院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徐叶芳法官收到了



“我被徐法官您的敬业精神感动到了,我要为我的无知再次请求您的谅解,您是我应该尊重并值得尊敬的法官!”

近日,上海长宁法院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徐叶芳法官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礼物”——一起继承纠纷案件的原告家属亲笔书写的“道歉信”。来信字字恳切,流露出当事人对法官工作的理解与认可,更彰显出法官司法为民的情怀。


情绪失控,释法陷入僵局

1986年,吴建国(化名)的父亲吴家福(化名)的单位分配给其一套位于长宁区的住房,由吴建国和父母共同居住。1987年,吴家福又分得了一套位于徐汇区的住房,他安排给女儿,即吴建国的妹妹吴美莉(化名)一家三口居住。2011年,吴建国的弟弟吴建忠(化名)与其妻子的户口迁入位于长宁区的这套房屋。而据吴建国所述,父亲是迫于无奈才答应他们户口迁入的。


父母相继去世后,就长宁区房屋所占份额确定和分割问题,吴建国与弟弟多次沟通未有结果,于是便向法院提起不动产确权之诉。


案件受理后,承办该案的徐叶芳法官一边与房屋管理局取得联系,核实房屋权属问题,一边和当事人积极沟通,了解各方诉求。经查,该套房屋的产权登记在吴家福名下,原告并非房屋的所有权人。吴家福生前没有遗嘱,也没有与他人签订遗赠抚养协议等情况,应适用法定继承。从最有利于当事人利益和提高诉讼效率的角度考虑,原告基于继承法律关系提起法定继承之诉更为妥当。

鉴于原告吴建国的诉讼代理人是其妻子王晓丽(化名),并不具备专门法律知识,徐叶芳法官便耐心向其进行释法工作:



一听“撤诉”,原告方犹如“晴天霹雳”,情绪突然失控。尽管法官苦口婆心地进行了细致的法律解释工作,但王晓丽丝毫没有听进去,既不愿撤诉后另行起诉,也不同意当庭变更案由,气势汹汹,口无遮拦,言语中多有冒犯之处。


真心致歉,误解化为理解

面对当事人情绪的波动和言语的冲撞,徐叶芳法官并未心怀芥蒂。司法为民,民大于天,这是她坚守的第一信条。徐叶芳法官先试着安抚王晓丽的情绪,待其暂时平稳下来后,她再次耐心地向她解释本案涉及的法律关系。考虑到原告吴建国患有糖尿病,身体状况频出,法官多次替他楼上楼下来回跑,一直忙到中午,错过了午餐时间。

下午,当王晓丽打电话前来咨询时,徐叶芳法官仍十分耐心地对撤诉和另行起诉的程序和法律问题予以指导。面对原告一方反复提及的问题,徐叶芳法官一次又一次耐心解答,疏解她心中的忧虑和困惑。

徐法官,没想到你竟然有这么宽广的胸襟。我上午刚刚对你出言不逊,你还能这么心平气和地跟我解释,帮我解决问题。

哎!老百姓不理解也是常有的事儿,既然做了法官就不能计较这些,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行。

最终,徐叶芳法官的真心与耐心换来了当事人的理解与认可。几天后,深受触动的王晓丽特意来向法官表示歉意。当她将亲笔书写的道歉信双手交给徐叶芳法官时,泪水夺眶而出,眼神中夹杂着悔恨与歉意。眼看王女士情绪激动至极,就要双膝跪地之际,徐叶芳法官连忙抓住她的手,宽慰她不用将这件事太放在心上。

另行起诉,愁眉终得舒展

在徐叶芳法官的帮助下,原告另行提起法定继承之诉,承办该案的仍是徐叶芳法官。面对原告吴建国要求继承房屋65%份额的诉请,被告吴建忠认为应该遵从父亲生前的意愿,由自已和吴建国各占50%;被告吴美莉则认为是自己一直照顾父亲且居住条件最差,应该和两兄弟一同分割房屋并且适当多分。看着眼前矛盾尖锐的一家人,徐叶芳法官决定以亲情为纽带,以法律为支撑,以修复濒临破碎的兄妹关系为导向,妥善处理好遗产分割问题。

根据当事人自愿原则,兄妹三人在徐叶芳法官的主持下进行了调解,最终达成了调解方案:原告吴建国和被告吴建忠各继承五分之二的份额,被告吴美莉继承五分之一的份额。



尽管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曾存在异常尖锐的矛盾和冲突,但在徐叶芳法官的调解下,大家多年的心结被打开,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作为深耕家事审判一线的资深法官,徐叶芳法官在每一次办案过程中都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诉求,用法律的理性与情感的温度引导和启发家事纠纷中情绪失控的当事人,有效开展释法说理工作,实实在在地化解家庭矛盾,用真心架起一座座“连心桥”,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打磨好司法为民的“基本功”。

供稿 | 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

文字 | 张晨

编辑 | 王雨堃 郭萌萌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